DSC05537 

聖功基金會六月開辦了為期一個月的親子團體課程,我們與兒童輔導專家陳昭伶老師

一起陪12個家庭度過了充滿歡笑、腦力激盪與溫馨回憶的五個週末五堂課的光景

 

親子關係的定義,是父母對子女教養態度與親子之間心理交互反應的結果。(蔡漢賢,2000)

它是相對性的彼此消長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會影響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

反之,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亦影響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彼此交互循環影響,親子關係的好與壞成形

基金會上半年辦理的親子課程出發點,皆期待能夠在每次課程中拉近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

積存彼此愛的存款,讓父母不只是父母,亦是孩子的良師益友

 

『同樂會』,顧名思義是分享彼此的歡樂,共同創造美好的情誼與回憶

『親子同樂會』不只要同樂,更要共成長

陳昭伶老師在五次的課程中安排了不同的繪本導讀

從傳遞生命教育、培養包容心與同理心等觀念至面對恐懼復原力的養成

藉此衍伸成創作概念,讓父母與孩子共同創作作品

家長在引領孩子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中,一來一往提問回答互動中,不僅產出創造力豐富的作品

更在這樣陪伴過程中,豐饒了親子關係的果實

而每一件創作品昭伶老師都會讓它成為與人互動、建立自信心的工具

每堂課老師都會讓孩子與家長一起上台分享共同的創作結晶

由孩子發言家長從旁協助,孩子從第一堂課的害羞扭捏至最後一堂課可以自在的站在台前與台下互動

從一開始的言不及義到後來能夠讓別人理解的有效訊息傳遞,我們與家長一起見證了孩子的成長

 

『遊戲經驗是具有療效的,因為它提供一個兒童與成人之間安全的關係

讓兒童得到充分的自由,可以在遊戲的時間中,以他自己的方式表達。』(Axline1947)

 

Landreth&Bratton(2006)為遊戲對孩子與對父母和親子間訂定了不同的目標:

一、對父母,透過遊戲增加對孩子的瞭解、接納、發覺孩子的情緒世界

學習如何鼓勵孩子自我方向、自我負責和自我信心,獲得親子關係的覺察

藉此父母也能從中獲得親職身分的自信

瞭解孩子更深後便能適性的發展有效的親職教育

重新發現親職的樂趣

二、對孩子而言,透過遊戲對父母傳遞想法、需要和感覺

因為感覺被接納、被瞭解和被珍惜,而建立正向的自尊、自我價值、自信和能力

三、對親子關係的助益來說,增強親子關係,培養信任、安全感、親密感

促進家庭互動和表達感情,增加親子間樂趣,有效的訊息傳遞增加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張楷翎,2010)

 

學齡前的兒童已經能夠藉由將注意力轉移到玩遊戲或玩具等具體的行為來調節情緒的經驗

甚至,學前兒童被發現可以藉由思考將注意力轉移至新的目標上

例如去想ㄧ些好玩的事或愉快的經驗(Denham,1998)

 

昭伶老師在最後一堂課課堂上分享了自己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回牙痛去看牙醫,在難熬的漫長候診時間裡,讓人坐立難安

我順手在候診室拿起一本攝影圖文書翻閱--《你今天心情不好嗎?》

裡面有一張張動物表情的特寫鏡頭,撘配上溫馨小短文

沒有想到這本書竟然對我產生了神奇效果(笑果)

我立刻換上全新的心情,嘴邊帶著一抹微笑坐上看診椅,連牙醫都好奇的問是什麼事讓我這麼開心?

沒想到只花短短的10分鍾閱讀了一本書,竟然有如此魔力!我清楚知道,我剛剛被它治療了。』

 

因為相信書籍具有治療的療效,昭伶老師與家長分享

一本培育孩子復原力,建立勇氣與信心的繪本--《我好怕》

這本繪本藉由不同的小動物當主角,針對小動物的生理構造或是生活習性特徵

假設每一隻小動物都有其害怕的疾病或是人事物

在繪本裡每一隻小動物身旁都有一位或是一群可以幫助牠克服恐懼和病痛的好朋友

從小動物延伸到以人為主角,讓爸爸媽媽以此為引導,教導孩子認知自己的恐懼來源

如何面對恐懼、克服恐懼,讓孩子說出自己心中的恐懼是什麼

父母可以因此更瞭解孩子害怕什麼,對症下藥用對方法

讓孩子建立信心與勇氣,知道該如何面對恐懼找到解決辦法

 

 

arrow
arrow

    聖功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